耳鼻喉專科醫生和聽力學家會根據聽力評估的結果來建議孩子使用不同類型的助聽儀器,並持續檢討其助聽效果。一般幼兒都會先佩戴耳後式助聽器,然後按情況考慮是否須要使用其他類型的助聽儀器,例如: 耳內式助聽器、骨傳導助聽器、人工耳蝸、聽覺腦幹植入等。
助聽器具有擴音功能,可以幫助聽力損失人士改善聲音和語言的接收能力。要有效使用助聽器,必須配合合適的耳模 (根據孩子外耳形狀製成的膠模)。助聽器須由專業聽力學家根據孩子的聽力評估結果去挑選,並進行調較,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一般而言雙耳佩戴助聽器的效果較單耳佩戴好,因爲可以增強擴音效果和辨別聲音的方向。
孩子出生後就可以佩戴助聽器,但必須由家長幫助孩子逐步適應。
耳後式
耳內式
全耳內式
人工耳蝸的運作是把接收到的聲音和語言訊息透過言語處理器變成一些電能,直接刺激耳蝸內不同位置的聽覺神經末梢,再把訊息傳至大腦。
人工耳蝸較適合嚴重或深度聽力損失的孩子,且必須由耳鼻喉專科醫生及聽力學家經過電腦掃描等詳細檢查後才會建議使用。手術進行後,孩子須經常到醫院進行複檢,由聽力學家調較人工耳蝸,和接受緊密的聆聽及發音訓練,孩子亦須要在耳朵上佩戴拾音器和言語處理器。現時有些掛耳式的人工耳蝸已將拾音器及言語處理器結合,令整體較為輕便。
現時一到兩歲的幼兒已經可以進行人工耳蝸手術,部分孩子亦根據醫生建議,左右耳皆接受人工耳蝸手術。
部分孩子因為耳蝸或聽覺神經線的特別情況,不適合接受人工耳蝸手術。在香港,他們可以考慮接受腦幹植入手術。這項手術是把電子裝置直接放在腦幹上,外界的聲音訊息會透過言語處理器傳送到內置的接收器中,並由腦桿上的電極直接刺激腦幹,把訊息傳到大腦中。
手術及藥物治療一般對傳導性聽力損失(如外耳道阻塞、中耳炎等)較為有效,但對內耳耳蝸或聽覺神經線損傷引起的聽力問題幫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