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訓練孩子的聽力及語言能力 | 家長可積極以肢體動作及豐富的表情跟幼兒對話,鼓勵幼兒表達,同時試圖了解孩子所表達的訊息。 |
助聽儀器已具備擴音功能,如孩子已佩帶助聽儀器,家長不要刻意提高音量以吸引幼兒,因為此舉反而會影響孩子接收,或造成幼兒不適。家長只須以平常的說話音量跟幼兒對話即可。 | |
在教導孩子新的字詞時,可多利用實物或圖畫等視覺教材,讓孩子既能看到實物或圖畫,又能看到家長的嘴形,這有助他們認識字音和實物或圖畫的關係。 | |
家長可以儘量教導幼兒認識並找出身邊環境中各種聲音的來源,例如動物的叫聲,車子的喇叭聲等。 | |
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學習手語,促進親子溝通。 | |
訓練孩子口語理解能力 | 家長可以盡量為孩子累積,因為家長與孩子共讀文本的過程中蘊含一定的語言刺激,這對孩子日後的語言發展很有幫助。 |
家長可以反覆使用簡短有關連的語句,並配合行動和手勢向幼兒傳達訊息。 | |
家長亦可以透過閱讀及故事時間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與孩子一起閱讀時,家長可利用圖畫與幼兒傾談故事情節,幫助他們理解故事內容,然後向孩子發出提問,例如:「小狗在哪兒?」當孩子指著小狗的圖畫時,家長可以指著「小狗」兩個字,讓孩子明白,除了圖畫,文字也可以表達「小狗」的意思。閱讀能幫助孩子接觸到不同的知識,也可以認識到文字與字音之間的關係。
另外,故事內容經常出現各類人物,動物和物件,角色又有著不同的行為和情感。這些詞彙和行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未必常見,而透過故事時間,幼兒就可以累積詞彙,擴闊生活經驗。 |
|
訓練孩子表達、溝通能力 | 家長可多帶孩子到不同地方,參加不同的活動,豐富他的生活經驗,這對他的學習也有好處。活動期間家長也可多運用「自我談話」、「平行談話」、「擴展」和「引伸」等技巧,令孩子的語言輸入更貼切他的語言發展里程。 |
自我談話:家長一邊進行活動一邊用語言描述自己所做的事,就連坐著休息也可以說一句:「我坐低休息下先。」 | |
平行談話:家長可以形容孩子在看甚麼或在做甚麼,例如孩子砌積木時不小心推翻了,在發脾氣,家長可以說:「嗯,你頭先將舊綠色積木放上去嗰陣就成棟冧咗落嚟喇,所以你而家好激氣好唔開心!」 | |
擴展:孩子的表達可能在文法上有錯誤或意思上不完整,家長便可以根據他的意思,示範一句文法正確而又意思完整的句子。例如孩子說:「熊熊!蘋果!」家長便可以說:「熊熊攞咗個蘋果!」 | |
引伸:這是「擴展」技巧的「進階版」,家長可以為孩子所說的內容增添「上文下理」、「因果關係」等,令孩子接觸更多有關的語言訊息。例如孩子說:「小明返屋企。」家長可補充說:「係呀,出面好凍呀,小明著唔夠衫,病咗喇,所以要早啲返屋企休息。」 | |
照顧自己和孩子的情緒需要 | 當家長費盡心力去訓練孩子的聽講能力,訓練效果理想固然令人鼓舞,但倘若效果未如理想,也不要氣餒,更切忌把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若家長覺得其他孩子的聽講能力較佳,可以嘗試向他的父母請教,彼此交流。然而孩子的聽講能力始終受制於聽力損失的程度,即使將來孩子的聽講能力較為遜色,也不代表家長和孩子做得不好,反而應欣賞彼此付出的努力。
另外,雖然孩子聽不清楚或是完全聽不到,但心靈卻是很敏銳的,他很年幼時已能辨別您家長的喜、怒、哀、樂。家人接納他聽損的情況,誘導他接納自己聽損的事實,給予愛和關懷,令家中的氣氛和諧,對孩子的正向性格發展十分重要。 |
照顧上要注意之事項 | 家長跟聽損幼兒說話時,應面向他們,確保自己的嘴不被遮擋,但不必誇大口型,「正常地說」便可。 |
家長應盡量用自然及清晰的聲音,面對光源說話,讓幼兒能同時接收語音及視覺的刺激(講話時的臉部表情)。 | |
幼兒發展是全方位多刺激的認知學習,家長不要因為強調聲音和口語的訓練而忽略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 | |
家長應盡量降低甚至避免家中的雜音:例如關掉電視機和收音機等,盡量營造一個寧靜的環境,有助孩子聆聽其他人所說的話。 | |
家長在照顧聽損孩子時,不宜抱有「虧欠孩子」的心態,也不應過分保護孩子,適當時可放手讓孩子嘗試自己做,並接受孩子在練習過程做得未如理想,繼續給予孩子練習的機會。家長甚至可以邀請孩子做自己的「小助手」,孩子一般會樂意「幫忙」,這也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以及發展溝通能力。 | |
呼喚孩子/想引起他注意時,例如他在低頭玩玩具,家長除了叫他的名字,還可輕拍他的膊頭,讓他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