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顧定倩教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綜合處處長魏丹女士於2011年7月3-4日到訪本中心。本研究小組向顧教授和魏處長介紹了"聾童香港手語語料庫"和"聾童香港手語廣東話雙語語料庫",並就香港手語和廣東話語料的轉寫系統展開討論。
劉愷欣小姐(右邊第二位)向魏丹女士(最左邊)和顧定倩教授 ( 左邊第二位)介紹"聾童香港手語語料庫"和"聾童香港手語廣東話雙語語料庫"
劉愷欣小姐(最右邊) 向魏丹女士(最左邊)和顧定倩教授 ( 右邊第二位)展示香港手語和廣東話數據的轉寫系統
來自菲律賓聾人資源中心的一位聾及兩位健聽研究員到訪本中心,參與為期兩天,有關建構手語語料庫和ELAN軟件應用的培訓。本研究小組和菲律賓聾人資源中心互相介紹了彼此的研究項目。受訓期間,研究小組向菲律賓研究人員介紹了在"聾童香港手語語料庫"和"聾童香港手語廣東話雙語語料庫"中使用的標記系統。他們則分享了有關標記手語中非手控特徵的經驗。此外,小組向菲律賓研究人員示範了ELAN軟件的各種功能。由於菲律賓聾人資源中心有意為菲律賓手語建構語料庫,小組亦向他們介紹了本中心的"亞洲手語庫"。
菲律賓研究員(右邊三位)向本小組成員就手語的標記系統發表意見
菲律賓研究員和本小組成員來自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的鄧思穎教授於2010年11月19日到訪本中心。研究小組向鄧教授介紹了我們的兩個語料庫,而鄧教授亦為小組的工作給予評價。
鄧思穎教授(左邊)分享了他對我們工作的意見
林慧思教授(中間)向鄧思穎教授(最左邊)介紹本小組的研究項目
袁志彬教授是一位聽力學家和言語治療師,現任職於香港教育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袁教授於2010年11月9日到訪本中心,研究小組向他介紹了我們的兩個語料庫,而他亦就小組的研究項目提出意見並為小組的工作給予評價。
林慧思教授(右邊第二位)向袁志彬教授(左邊第二位)介紹了我們的兩個語料庫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思維與腦研究中心的David Corina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神經語言學家。David Corina教授於2010年10月20日到訪本中心,分享了他對多個神經語言學實驗的觀點和意見。本研究小組亦向他介紹了我們的兩個語料庫。
鄧慧蘭教授(右邊)向 David Corina 教授(左邊)介紹本研究小組的工作
David Corina 教授(最左邊)就我們的工作向鄧慧蘭教授(左邊第二位)給了一些意見
來自台灣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的徐嘉慧教授於2010年8月3日到訪本中心。研究小組向她介紹了我們的兩個語料庫,並就研究軟件的使用進行了討論。
徐嘉慧教授(右邊)和林慧思教授(左邊)討論ELAN軟件的使用
林慧思教授(左邊第二位)為徐嘉慧教授(左邊第三位)示範了兩個語料庫的使用方法
來自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心理學系的Brian MacWhinney教授是一位著名的兒童語言學家。他所設計並維持的兒童語言數據分享平臺 -"兒童語言數據交流系統" ,為語言獲得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研究小組十分榮幸能夠與Brian MacWhinney教授合作建立一個記錄成人與兒童如何用手語交流的"聾童香港手語語料庫"。是次到訪期間,Brian MacWhinney教授與小組的研究員就如何記錄一名雙語聾童同時使用廣東話和香港手語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馮曉雯小姐(左邊第三位)向 Brian MacWhinney教授(桌子右邊最遠那位)解釋本小組創立的轉寫系統
鄧慧蘭教授(右邊第三位)帶領討論記錄同步進行的香港手語和廣東話的方法
蘇宜青教授是台灣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在到訪期間,蘇教授舉行了一系列有關收集兒童語料方法的講座,並以普通話的關係子句、被動句和使役交替作例子。
蘇宜青教授(最右邊)為中心同事舉行了一場有關在兒童語言獲得研究中誘發兒童語料方法的講座
蘇宜青教授(最左邊)報告她的研究結果
來自馬來西亞大學語言及語言學系的馬來西亞手語研究計劃小組參加了一個由本研究小組舉辦、為期五天的手語記錄技術培訓工作坊。受訓其間,馬來西亞的研究員和小組的研究員就有關分辨語言訊息和非語言訊息,以及建立手語語料庫的所需技術交換心得。此外,研究小組也與馬來西亞大學方面商討合作的可能性。
來自馬來西亞的研究員和本小組成員
馬來西亞研究員和余煒琳小姐(右邊第三位)就手語記錄技術進行討論
Adam Stone先生和張炳成先生於2008年6月11日到訪本中心。Adam Stone先生是美國高立德大學 (Gallaudet University) 的校友,經營及管理"DeafDC.com Web log"網站,並在斯里蘭卡推廣手語學習。張炳成先生則於美國Chabot學院教授美國手語。到訪當日,小組的聾同事向他們介紹了"聾童香港手語語料庫"。
余煒琳小姐(右邊第二位)向Adam Stone先生(最左邊)和張炳成先生(左邊第二位)展示"聾童香港手語語料庫"
Paul Dudis教授於2008年6月到訪本中心,他是美國高立德大學(Gallaudet University) 語言學系副教授及“語言結構與視覺模式”主任。到訪期間,他與中心的聾和健聽同事分享了他作為聾人研究員,在手語語言學發展上所擔任的角色。此外,Paul Dudis教授亦以美國手語就一個他的近期研究舉行了講座。小組的研究員則向他介紹了“聾童香港手語語料庫”。
余煒琳小姐(離鏡頭倒數第二遠)和黃健先生(最遠)向 Paul Dudis教授(離鏡頭第二近)展示“聾童香港手語語料庫”
黃健先生(左邊第四位)向 Paul Dudis教授(最左邊)介紹本研究小組的工作
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及澳門聾人協會於2008年5月來訪本中心,在服務聾人社群的項目上與中心同事交換意見。研究小組亦為訪客介紹了"聾童香港手語語料庫"。
余煒琳小姐(最左邊)向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和澳門聾人協會的訪客介紹了“聾童香港手語語料庫”
余煒琳小姐(最右邊)和訪客討論手語的記錄方法
來自倫敦學院大學經濟及社會研究議會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聾認知和語言研究中心的總監Bencie Woll教授和副總監Gary Morgan博士於2008年1月至2月其間到訪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在他們到訪期間,Bencie Woll教授就 “手語和英語:大腦如何以不同形式處理語言” 這題目在香港中文大學舉行了一場研討會,而Gary Morgan博士則在本中心發表了一場有關 "心理狀態和聾童心理理論的發展" 的演講。
Bencie Woll教授 (站在投射螢幕前面)於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發表了一場演講
余煒琳小姐(第五行;最左邊),黃健先生(第四行;左邊第二位),馮曉雯小姐(倒數第二行;左邊第四位)和麥家亮先生(倒數第二行;最左邊)出席了 Bencie Woll教授的講座
Gary Morgan博士(左邊)在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向聾和健聽研究員發表了一場演講
余煒琳小姐(坐在沙發最右邊),黃健先生(中間那行最遠那位)和馮曉雯小姐(站在大門旁邊)出席了 Gary Morgan博士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