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情緒取向治療 (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EFT)

「情緒取向治療」是一種針對人際關係的心理治療,過往多用於伴侶和親子關係之中。治療源於「依附理論」——這理論指出幼兒和照顧者的相處方法,例如是照顧者對孩子的安撫或回應,都會影響孩子的依附類型,而此依附類型會影響人長大後的情緒調節和人際關係。比如說,如果照顧者未能給幼兒足夠的安全感,幼兒的依附類型有機會會發展為逃避型,長大後更傾向隱藏自己的情緒狀態,否認和壓抑情緒。

專項研究這門治療的博士 Susan Johnson 更指出,人與人之間爭吵的核心並不是特定生活事件,而是基於依附類型所衍生的恐懼和情緒需要。情緒取向治療主張這些情緒反應會影響行為,例如有人會逃避衝突,有人會指責對方未能滿足自己需求,從而導致人際關係當中的矛盾或衝突。

情緒取向治療過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辨認關係中的衝突並察覺自己和對方的情緒,從而減低兩人之間的敵意,促進溝通和建立關係中的安全感。在第二個階段,兩人開始探索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並藉著這些體會開始建立新的互動模式,學習去分享自己的情緒和回應對方的需要。而在第三個階段,兩人會以新的互動模式處理之前關係中的問題,同時透過合作令關係更加親密,強化治療期間學會的技巧和相處方法。

在任何親密關係之中,溝通始終是維繫關係最重要的部分。不過,回應別人的需要前,邀請你先面對和接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這才能準備好在關係中好好承托別人的感受和需要。

參考資料:

Asia EFT(無日期)。〈什麼是情緒取向治療〉。取自 <連結>

生命轉化者(無日期)。〈情緒取向治療〉。取自 <連結>

劉婷與洪詩婷。(2019)。〈情緒取向伴侶治療的實務應用:以一方為情緒表達含蓄之伴侶個案為例〉。《輔導與諮商學報》, 41(2), 5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