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披不披露自己的精神病經歷是一個很個人、很自主的選擇,抉擇過程並不簡單,尤其是當社會充斥著不同對精神病的微歧視和污名。在下決定之前,不妨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 你視自己為一個有親歷經驗的人嗎?
「復元人士」這個身分對不同人有不同的意義和重要性。我們可以先看看自己如何看待和詮釋這個身分,例如:精神病在你的身分中佔了一個重要的部份嗎?你認同「有精神病的人是軟弱的」、「我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因爲我有精神病」等自我污名的想法嗎?怎樣理解自己的身分可以隨著親歷經驗的轉變和時間而產生變化。但若我們內化或認同了自我污名,要披露自己的經歷就變得更加困難。
2. 為何要披露?
清晰了解自己披露的原因有助我們更加掌握之後如何做和作出決定。原因可能包括:
3. 衡量披露的好處和壞處
好處可能包括:獲得更多人的理解和認同、提升自我掌控感、不用再擔心被別人發現自己的秘密等。而壞處可能包括:對方可能因為對「復元人士」認識不足而不認同你的經歷、改變對你的看法,甚至故意迴避或排斥。
在衡量的過程當中,不妨想像一下披露後對方的反應,以及披露之後的可能性——你能承受這些結果嗎?
4. 你會想怎樣披露?
我們可以因應不同場合而選取不同的方法披露自己的經歷,例如:選擇性披露(只向某些人披露,並向其他人隱藏)。不同方法各有好處和壞處,只有自己才最清楚自己的考慮和掙扎,再決定是否披露。
「披露」是一個漫長的旅程。你可能隨著時間、場合的改變而有新的看法,請你謹記,為甚麼露、怎樣披露、跟誰披露、披露多少、在甚麼場合披露,全都由你決定。
新生精神康復會(譯)(2021)。《「我故事.我話事.告別十五十六時」披露親歷經驗課程參加者練習簿 (香港版)》(原作者:Corrigan, P. W., Nieweglowski, K., Buchholz, B. A., & Al-Khouja, M. A. )。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原作出版年:2017)。取自<連結>
葵涌醫院職業治療部輔助就業服務(譯)(2017)。《藏在心底還是坦誠披露: 向僱主披露個人精神健康狀況的手冊(繁體中文版)》(原作者: Claire Henderson)。香港:葵涌醫院職業治療部輔助就業服務。(原作出版年:2016)。取自<連結>
賽馬會心導遊+計劃(2021年12月2日)。〈如何披露親歷經驗〉。取自<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