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正向心理學的概念非常盛行。正向心理學於1990年代由美國心理學家Martin Seligman提出後,開始受到重視 。過往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雖然也會提及人的優勢潛能,但在正向心理學運動出現之前,主流心理學主要強調人如何面對疾病、苦難、壓力,而甚少關注一個人如何能過美好生活,或是何謂生活意義等等。
然而,正向特質和優勢潛能同樣也是一個人重要的部份,正向心理學因此希望重新重視正面特質與經驗,例如希望、生活意義、精神健康、創意等等,譲每個不同的人能在群體中發揮自己的潛能。
正向心理學不是只強調正面情緒思想,它並沒有否定或壓抑負面情緒、工作壓力、病患、苦難等負面感受。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經歷負面和正面感受是必然的,重要的是,正負兩面的情緒互相補足協調,單單強調正面情緒與思想並不是正向心理學希望推動的目標。
Gable, S. L., & Haidt, J. (2005). What (and why) is positive psychology?.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9(2), 103-110.
Seligman, M. E. P. & Csikszentmihalyi, M. (2000)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