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響的這段時間,我們每天都能在新聞上目睹世界各地的人與疾病鬥爭,無數人失去工作,你有因此感到無助、沮喪和失去動力嗎?你曾否因防疫而覺得疲倦,被頭痛和身體疼痛困擾;甚至情緒變得暴燥,出現人際關係問題?傳媒不時用「集體創傷」一詞來描述這場世界性危機的影響,然而許多人都未認知到自己正在經歷集體創傷。究竟什麽是「集體創傷」?
「創傷」一詞通常是指創傷性事件對個人或少數人的影響,而「集體創傷」指的是創傷經歷對整個群體、社區或社會的影響。集體創傷不僅為個人帶來痛苦和負面的影響,還能改變整個社區的結構(包括人際關係、政策和政府行政程序、社會的運作方式及社會規範等)。例如,9.11襲擊事件後,美國更改交通和旅行政策及程序,以加強安全。雖然這件事在20多年前發生,但至今仍對社會有深遠的影響。
疫情期間,不少人發現自己感到情緒和精神健康出現問題,這些都可能是經歷集體創傷的例子。看到自己的生活被疾病、死亡、失業、人際交往減少、經濟困難、壓迫和隔離等事情所顛覆時,我們的身體和心靈都在奮力應對和處理,悲傷、困惑和壓力都可能會浮現。但創傷壓力反應没有分對錯,也絕非懦弱的表現。創傷反應的呈現方式和時長受多個因素影響,例如事件的嚴重程度、事件於受害者的意義、家族遺傳、性格、個人創傷經歷等。
應對創傷需要時間,認知集體創傷的影響,學習尊重創傷的經歷和情緒,當我們有盼望,確立目標,最後終能找到「新常態」。 但如果在處理問題的途中,你發現自己的反應太強烈,應暫時避免接觸與事故相關的資訊。你也可以與身邊的人傾訴,或尋找社會上的情緒支援服務協助。
Chang, K. (2017). Living with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y: The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of collective trauma. Acta Psychopathologica, 03(05). https://doi.org/10.4172/2469-6676.100125
Hirschberger, G. (2018). Collective trauma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8.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