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元」所強調的不是一個人如何應付病徵或治療精神病患,而是著重如何與自己的病況並存(live with the disorder),並即使帶著精神病患,也可以活出一個有尊嚴和意義的人生。而個人復元則加倍強調一個人在有精神病的同時,亦擁有活出精彩人生的能力和權利。
在「個人復元」中採用的「元」,意思是「元氣」,而非「原本」的「原」。因為每刻的人生都是一個新的經歷,所以是否能夠回到原本、患病前的狀況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能夠「恢復元氣,萬象更新」,感受新的個人經歷、自我接納與成長。這也提醒我們,復元人士和普遍人一樣,也可以有不同的身份角色,而疾病只是生命的其中一部份而已。復元人士可以建立多方面的生活,發展身、心、靈,並參與社會,照顧生活每一部份。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復元人士亦會有不同的意願及能力,因此,即使患上同一種疾病,每個人的經歷、選擇都可以不盡相同,用不同的方式去復元也會帶來不一樣的結果。復元人士亦可多欣賞自己的優勢從而協助自己復元。他們需要明白自己除了精神病患者的身份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優勢,可以學習多了解、重視並欣賞自己的優點,發揮自己的長處照顧自己並參與在自己的復元過程之中。
個人復元的另一個重點是復元人士的自主權,每個人都有自由及權利去選擇自己想要接受的服務及復元方式。
因此,在復元過程中,雖然有醫護人員、家人、朋友及社區提供協助,但復元人士自己的參與及責任是最首要的,他們需要了解、重視並欣賞自己的優點,明白到疾病不是生命的全部,自己在生命中可以有不同的角色,建立不同方面的生活,著重身、心、靈以及社會參與。
賽馬會心導遊計劃(2018)。〈心理健康資訊:個人復元的來源〉。取自<連結>
Anthony, W. A. (1993). Recovery from mental illness: The guiding vis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in the 1990s. Psychosocial rehabilitation journal, 16(4), 11.
Leamy, M., Bird, V., Le Boutillier, C., Williams, J., & Slade, M. (2011).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personal recovery in mental health: Systematic review and narrative synthesi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9(6), 44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