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社交焦慮症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陌生人、或是不熟悉的人面前顯得緊張和害羞。但一般而言,這種害怕的感覺程度較輕微,我們的日常生活也不會因而受到太大影響(青山醫院,2012)。但當一個人持續六個月或以上,在不同社交場合經常出現明顯的焦慮,例如在有機會被他人批評(如:與不熟悉的人交談)、被他人注視或觀察(如:跟其他人一起食飯)和表演場合(如:演講),那他可能正正經歷社交焦慮症。有社交焦慮症的人除了擔心尷尬或在他人面前出醜外,亦擔心其他人會看出自己的焦慮,並因這些焦慮的表現(例如:面紅、心跳加速、出汗、呼吸困難)而給予負面評價,所以他們會嘗試避開這些社交場合。每當他們與其他人在一起時,都會感到十分緊張,而這種感覺往往跟事情真實的可怕程度不成正比。

究竟患有社交焦慮症的感覺是怎樣的?試幻想一下你最害怕的物件或場景,有可能是曱甴、打針、黑、鬼,患者對於「社交」亦感到同樣害怕。可是他們不能尖叫,只可以在心裏不斷吶喊,甚至整個人變得僵硬繃緊。當其他人不明白和理解他們的驚慌時,可能會怪責和質疑他們——「真的要這麼緊張嗎?每個人都是這樣做啊!」「你平時跟我講分享很多東西,為何在一大群人面前,你會突然靜了下來呢?」。患者當然知道這樣的行為不理想,亦知道在其他人面前理應表現得大方得體、社交合宜,但焦慮的情緒在他們來說難以控制,在嘗試控制的過程中亦有機會失敗、氣餒。所以作為朋友,我們更應該體諒,並嘗試了解他們的情況啊!

參考資料: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 (2012)。害羞與社交焦慮症。香港:青山醫院。取自於:https://www3.ha.org.hk/cph/imh/doc/information/psychiatrists/L8.pdf

本文為說書人(2020)。關於精神病的一些事(二)。香港:說書人。取自於:https://www.storytalerhk.org/post/%E9%97%9C%E6%96%BC%E7%B2%BE%E7%A5%9E%E7%97%85%E7%9A%84%E4%B8%80%E4%BA%9B%E4%BA%8B%EF%BC%88%E4%BA%8C%EF%BC%89